时代邮刊时代邮刊

当前位置:首页-世相 > 世相百态

做自己生活的编剧:家政女工一个个成了“大明星”

2015-10-17 11:23:46来源:时代邮刊 2015年第5期作者: 晓红
[收藏]

  “地丁花/一簇一簇/伸展着身躯努力绽放/迎接最早的春天/把花瓣撒向大地……”这是家政女工们众口传颂的诗歌《地丁花》。在北京有一个以“地丁花”命名的话剧社,成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家政女工,她们把自己在工作中所遇到的故事,都编排成了舞台上的剧目。这种别具一格的表演类型,因为朴素自然、接地气,不仅打动了无数观众,更让她们一个个成了“明星”,甚至还登上了国际青年戏剧节的大舞台。

 

小保姆要当话剧演员

 

  201012月的一个清晨,一位中年妇女落寞地走在北京街头,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她名叫贾凤凤,山西临汾人,时年50岁,开过餐馆,2006年,餐馆倒闭,贾凤凤负债累累。听说劳动局组织人去北京做家政,每月至少能有800元的收入,她当即报了名。

  2008年,她受雇于一名姓吕的老太太。老人长期独居,性格有些乖戾。从贾凤凤进家的第一天开始,老太太就像防小偷一样防着贾凤凤,家里缺东西马上就怀疑是她拿了。贾凤凤只能把委屈往肚子里咽。

  几天前,吕老太太的几个子女回来了。贾凤凤连做了两顿饭,有些累,忙完所有的活儿,便回到自己房间休息。一会儿,吕老太太突然进来,满脸怒气地站到她的床前:“小贾,你怎么偷吃我的蜜枣?”贾凤凤有点懵。吕老太太冷冷地说:“冰箱里的蜜枣找不到了,不是你吃了难道还能自己飞了不成?”原来前一天,家里包粽子剩下了一小袋蜜枣放进了冰箱,这天中午,老太太的女儿打开吃了几颗后,放到了别处。老太太在冰箱没找到蜜枣,一口认定是贾凤凤偷吃的。后来,吕家人在厨房的柜子里找出了那袋蜜枣。贾凤凤觉得受到了侮辱,要老人家道歉,对方却不屑地说:“你就是一保姆,我凭什么给你道歉。”贾凤凤又气又伤心,第二天天没亮,拎着行李离开了吕家。

  一起来北京当保姆的姐妹给她推荐了一个暖人心的地方:打工妹之家。打工妹之家1996年成立,是中国第一家为打工妹服务的组织。姐妹告诉贾凤凤:“如果有什么不舒坦的事,去那里坐坐,跟姐妹们说说,心里便会好受很多。”

  走投无路的贾凤凤来到了打工妹之家。她发现,来这里的人大多是和她一样在社会底层打拼的姐妹,有保姆、女工、保洁员等等,相似的工作环境,让大家聚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在其他姐妹的帮助下,贾凤凤很快找到了新工作。

  20118月的一天,贾凤凤突然接到打工妹之家负责人阎成梅的电话:“贾大姐,我们准备组织一个话剧社,你愿意来试试吗?”原来闫成梅她们发现,很多家政女工在工作中受了委屈都憋在心里,找不到发泄的渠道,也找不到在这个城市的认同感,而排演话剧,可以给她们一个发泄的地方,让她们的生活更丰富。

 

戏外生活进了戏里

 

  话剧社的名字叫“地丁花”,源于家政女工刘鲜华创作的诗《地丁花》:“地丁花/一簇一簇/伸展着身躯努力绽放/ 迎接最早的春天/把花瓣撒向大地”。

  首 话剧社 成员有30多人,指导老师是中央 剧学院赵 志勇老师。话剧社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练习基本功——声音和肢体训练。贾凤凤总是缩手缩脚,放不开。老师让她嘴大张着,吼出来,她觉得自己牙不好,又羞又怕,不愿张嘴。贾凤凤对阎成梅抱怨道:“跟耍猴似的又跑又跳,没意思!”其他姐妹们也附和着:“总是重复一个动作,没趣!” 阎成梅急忙劝她:“别着急,等你练上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你的唱歌跳舞都比以前更好,人也自信了,精神上也有了寄托。”慢慢地,一些人都不来参加训练了,因为闫成梅对自己很好,贾凤凤实在抹不开脸离开,只好坚持着练习。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贾凤凤一点一点地放开了嗓子,手脚也放开了,能大声喊出来,还可以在地上打滚。精神状态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她惊喜地告诉阎成梅:“整个人好像活亮堂了。”

  除了督促贾凤凤她们训练,指导老师还经常和贾凤凤她们聊天,鼓 励她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并将这些故事排成节目。贾凤凤也开始试着倾诉:“我在照顾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太太时,遭百般挑剔,最后在大半夜被赶出了门。”老师把这件事排到了剧里。

  201211月初,阎成梅和赵志勇综合大家的经历故事编排出第一部正式的话剧——《我的劳动:尊严与梦想》。这部话剧一共包括4场,时长45分钟,11个角色,表现形式有对话,也有舞蹈。

  201311日,地丁花剧社在北京东城社区活动中心举行了首次公演。贾凤凤扮演一位老太太。看着舞台上闪烁的聚光灯,贾凤凤十分紧张,感觉手和腿都不听使唤了,一直在发抖。刚上场,贾凤凤大脑一片空白,把台词给忘了,还有人站错了位置,有人跟不上节奏……尽管有很多不如人意处,但并不影响观众的兴致,剧场内接连爆发雷鸣般的掌声。

 

初登国际大舞台

 

  随着参演剧目的增加,地丁花剧社在观众当中名气越来越大。20137月初,剧社接到了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组委会的电话,邀请她们参加20139月举办的第六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这对于刚刚起步的“地丁花”来说,真是天大的喜事。

  老师们下达了命令:所有人当天排练的内容必须要当天学会,学不会的回家要自己练,第二周考核,达不到目标的将不能参加这次演出。

这一下,贾凤凤压力大了,回到雇主家,只要手上工作做完,她就挤出时间一个人对着镜子比划着。贾凤凤发现自己总爱忘词。她在电视上看到一个上年纪的演员介绍演戏的经验——手抄台词,便跟着学。

  921日,贾凤凤和姐妹们登上了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的舞台,为了这一天姐妹们已经坚持训练两个多月了,激动和喜悦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舞台上,扮演雇主的大姐们聚集在舞台左后侧,一起指指点点,大声呵斥聚集在舞台右前侧扮演家政女工的一方:“你们真笨,怎么都教不会!”呵斥声越来越大,家政女工们不堪重负,缓缓蹲到地上,双手捂住耳朵,痛苦地躲避……冲突达到高潮。接着,呵斥的雇主方和蹲伏的女工方都逐渐沉默,动作定格。灯光暗去,一片寂静。寂静中舒缓的钢琴声响起,

  伴随着钢琴声,贾凤凤她们缓缓聚在一起,面向观众。在钢琴的伴奏下,齐声朗诵俄国诗人莱蒙托夫的抒情诗

《帆》。“在那大海上湛蓝色的云雾里,有一片孤帆在闪耀着白光……它寻求着什么,在遥远的异地?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十几位大姐们都乡音不改,天南海北的口音伴着钢琴奇妙地混合在一起,在剧场内回响。大姐们站得随机,高矮胖瘦,紧紧簇拥在一起。朗诵没什么技巧却质朴动人。

  在长达4个小时的演出中,台下观众的每一次笑声对贾凤凤都是巨大的鼓励,紧张的情绪一点点消失了。在热烈的掌声中,贾凤凤大方地走到舞台中央,鞠躬大声地说“谢谢,谢谢大家的掌声。”

  表演结束后,贾凤凤家政公司的经理说:“贾大姐,你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雇主成了铁杆粉丝

 

  20147月底,地丁花剧社正在准备813日在蓬蒿剧场公演《家政工的仲夏夜之梦》。贾凤凤在剧中扮演了保姆小翠和海伦娜。

  时间紧迫,阎成梅希望贾凤凤请几天假排练。贾凤凤有些发愁,现在的雇主是一对白领夫妇,工作很忙,全指望自己照顾孩子。她没想到,这对夫妇一口答应下来,年轻的妈妈金毕夏更是对她的演出十分支持:“你尽管去吧,只要提前打个招呼就行。我在网上看过你们表演的视频,非常棒,加油!”男主人冯凯也笑着说:“你现在都成了我们小区的明星喽!”金毕夏、冯凯夫妻俩特意请了一天假,亲自开车带着贾凤凤来到剧场,看她们彩排、表演,并拍了很多照片,冲洗出来送给贾凤凤。

  当天 ,在北京蓬蒿剧院 的追光灯下,贾凤凤在舞台上念道:“这衣服又该放哪儿?这饭又该怎么做?”贾凤凤饰演的一个夹在婆媳之间左右为难的保姆小翠,她略带哭腔的低诉让人动容。

  话剧一演完,闪光灯咔咔响,贾凤凤和众姐妹们被人团团围着:央视纪录频道,拍“地丁花剧社”纪录片的在补镜头;媒体记者递名片,约采访;她的表演老师、来自哈佛大学的美国人莫苏力,给了她一个拥抱……带着羞怯的骄傲,贾凤凤一一回应。金毕夏、冯凯夫妻俩更是给她准备了一大束鲜花,金毕夏扒拉开人群,一下抱住她:“贾阿姨真棒!你就是我的偶像!”贾凤凤哇的一下哭了。雇主的支持让贾凤凤非常开心,更增强了她演好话剧的信心。

  三年来,贾凤凤演过受气的小保姆、怀疑家政工偷她钱的老太太等十多个角色,她在北京的朝阳9剧场、皮村、亚运村、蓬蒿剧场都演过。

  2015214日,地丁花剧社和老年派、表演派、少年派们一起组织了一场

“剧目大联欢”。话剧最后,贾凤凤笑着说:“我想有一个家,就在这里,虽然我们不是亲人,但是我们走到了一起,那么就是一家人,你累了我给你温暖,我累了,你给我安慰,这是我的期许,也是我的心愿。”很多人都感动得红了眼圈。曾经,偌大的北京让贾凤凤她们陌生害怕,但现在不会了,她相信只要自己伸出一只手,别人也会对她伸出一只手,两只手紧握一定会有温暖。


[责任编辑:]
标签:

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