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邮刊时代邮刊

当前位置:首页-乐活 > 地理

周庄并不为奇,但沈万三只有一个

2017-04-07 17:17:47来源:《时代邮刊》2017年第三期作者:王世热
[收藏]

      

       像江苏周庄这样网罗曲水以桥为路的古镇并不为奇,但沈万三只有一个。一位民间富豪,他的财富故事和人生传 奇总要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和轻轻喟叹。
       原本以为这样一个地方应该是贵气逼人的,就算不能大道通衢,至少也 是屋舍宽大。一下车,眼前却是白墙青 瓦,小弄通幽,两层小楼静立无声,就连装修都生怕惊扰了谁似的。
检票进去,左弯右绕,才有了热闹, 拥挤的声浪波澜起伏。前面是一条窄窄 的小弄一样的街道,密密麻麻的店铺拥 立两边,斑驳的白墙,褪色的木壁,幽暗 的小窗,红红的灯笼点缀其间。
       各种青白相间的玉石整齐地陈列, 各色糕点冒着袅袅轻烟,像一朵朵诱人 的鲜花,有摆满了笔墨纸砚的小铺,居 然还可以来一首嵌名诗。顺着人流往前走,我才切身体会到什么叫摩肩接踵,什么叫川流不息,你走快一步就会踩上前面人的脚,走慢一步又会被人踩了脚。 在房子与房子的空隙里,可以看到窄窄的水流,上面往往会有着青衫戴斗 笠的船夫摇一叶篷船悠悠而过。船上或坐或站几个黑发黄肤或金发白肤的男男 女女,微笑着,一脸的新奇模 样。也有 载着满满垃圾箱的,如果两船相会,扶桨的人总能将船掌握得恰到好处,擦身 而过,一点声息都没有。拱桥很小,几米 的跨度,却如此顺畅地连接起了流水两边的街道,游人穿梭其上,慢慢踱着,偶 有驻足者,凝神于桥上的风景。
        一位中国男子带着一位高挑的鹰鼻 女郎在向店铺老板询问沈厅,老板用手 一指:“前面不远了。”我才发现,自己已 经错过了,于是折回,细细寻去。天下首富的老宅难道不是红漆大门石狮把守? 我实在有些纳闷。到了,仔细一看,除了 并不宽大的门上方挂了一块“周庄沈厅” 的招牌外,这里和其他店铺相比根本看 不出别样来,刚刚错过就是因为我把它
看成一家饭馆了,人流一进一出,却原来不是为了吃饭。
       房子并不很大,里面空间逼仄,加 上人流络绎不绝,显得拥挤不堪,只有 顺流而往,连拍照都成了一件不容易的 事。里面有一组铜铸浮雕,沈万三的传 奇被一一演绎,偶得聚宝盆、通番贸易、南京筑城、云南充军……一个人从寂寂 无名到大名鼎鼎,再到隐入尘埃,和生 命的过程何其相似。生命的结局本来没 有什么不同,沈万三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 生命的答卷。人们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瞻仰、感叹、唏嘘,那都是后人的事 情。沈万三永 远沉默,无话可说。生命 如此,足矣,一切都让后人去评说。
       有一爿小店,卖的是刺绣。各种各样 的刺绣挂满了所有的墙,板面上也横七 竖八的全是。一幅刺绣就是一幅图画, 有荷塘月色、仕女赏花、山村晚景、渔民 撒网等等,色彩明丽,形象生动。店里除 了一位老奶奶就再没有别人。她鼻梁上 架着一副老花镜,有黑色的厚重,正低 头侍弄着手里的刺绣,穿针引线,一刺, 一拉,动作轻柔而沉稳。这样的动作她 重复过多少次?她这样坐在这里有了多少年?在悠悠时光里,她把自己也坐成 了一幅美丽的刺绣。店外,人流不息,店 内,一方宁和。一生一世,何必要惊天动  地,有一个安静的角落,做自己喜欢的事 情,任光阴荏苒,沧海变桑田。
       繁华深处的全福寺也敞开院门,游 人如织,驻足,拍照,吹湖面清风,嗅绿 叶花香。端坐的佛像也似乎少了些往日 的威严,而多了几分平和之气,透过半矮 的小门远眺不知何处的疆域,思索芸芸众生的佛缘。一波波游人来了又去了,带 来了热闹,亦带走了繁华。留下来的,是摇  曳的竹影和飘逸的柔柳,静谧成一首诗 一幅画。
       繁华虽好,我却最喜走进曲曲折折 的小巷,白墙青瓦,石板小道,哪怕没有指示牌,走到哪里算哪里。温暖的阳光, 淡淡的檐影,不急着赶路,可以随意驻足。一个人的静好,这不是寂寞。

[责任编辑:张珊]
标签:

阅读:

最新评论